对于高中生同学来说经常在地理试题中遇到关于地膜类的试题,对于城市中的同学来说,可能一辈子都很少能接解到地膜,这就有点难为这些同学了,甚至有的同学连地膜和塑料大棚都分不清楚。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内蒙古地膜和塑料大棚之间的异同:
1、地膜与塑料大棚
基本上两者的材料都是塑料。
但不同的是地膜大多贴在地表,如下图就是地膜基本的应用之一。
地膜下的农作物或植被大多在播种后放置地膜,出芽后需要破孔以利于后期继续生长:
而大棚则用一些支撑物撑起,塑料膜下有更多的空间,大棚内的植被则不需要破孔就可以正常生长。如下图。
地膜和大棚都可以保温,都和大气逆辐射有关。两者之间地膜与地面间的空气少,而大棚中的空气多。所以地膜侧重于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而保地温;而大棚则应以隔绝热交换为主来起到保温作用。网上也有朋友用一个例子来比较:它们俩就相当于贴身保暖衣与羽绒服保暖作用类似。
大棚的温室效应其保暖增温的机制主要体现在:
(1)覆盖物对太阳基本透明,而对温室内地面和物体发射的长波辐射较少透过;(2)温室内外的对流热交换被覆盖物切断或大大减北,阻止热量外逸;
(3)覆盖物使温室内的凝结潜热只能在温室释放;
(4)温室内室用一些肥料时也会产生保温效应。
2、为什么要用地膜?
基本上塑料大棚与地膜的功能类似,但大棚的成本更高,在秦岭——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区域大棚更多适用于冬季的农作物正常生长,而地膜则更多应用在春季播种时(实际这两种应用范围更广,在此不再一一叙述)
地膜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:
①提高土壤温度——通过减少地面辐射来实现增温效果。
②保持土壤水分(保墒),减少因蒸发而造成的水分流失,减少水资源的浪费
③维持土壤结构(地膜覆盖,可以保护表土,减轻风,水对土壤的侵蚀)
④保持土壤疏松(地膜覆盖会减少雨水的冲击,防止因此而造成的土壤板结)
⑤改善光照条件(地膜以及膜下水珠反射阳光)
⑥防止病虫害(增加地温、减少与外界大气接触等减少病虫害)
⑦提高土壤肥力。地膜覆盖以后,土壤中的氮肥以挥发形式的损失量大大减少,使得氮肥得以保持。地温升高,微生物活动随之增加,增加土壤有机物
⑧使农作物早熟
⑨杂草(黑色地膜效果,其它地膜大多通过增加地温,较高温度不利于杂草嫩芽生长来实现)
⑩抑盐保苗,防止土壤盐渍化
不同颜色的地膜其主要作用也不同,可以点击此处了解:玩转地理|地膜,地膜(重发)
当然地膜在不同地区主要作用也不同:
1.在干旱缺水地区:
以保水抗旱,提高低温为主
2.在无霜期短的低温寒冷地方:
以提高地温,延长有效生育区为主
3.在多雨高温地区:
以防涝和防止土壤养分淋溶流失为主
4.在果园树下:
反射阳光,利于果实均匀着色。